公司介绍

    ★诸葛亮论禁酒


            诸葛亮与曹操为三国时的两位著名军事家,战场上两人斗兵斗智,驱风雷唤云雨,绝不相让,但在对酒的看法上,两人却英雄所见略同。


            建安十三年,曹操兴兵讨伐乌桓。当年灾荒用兵,筹粮困难,曹操于是发布禁酒令,严禁民间酿酒饮酒以节约粮食。禁酒令颁布后,名士大儒孔融深不以为然。他立即以《难曹公表制酒禁书》为题,写信给曹操,指出禁酒不得人心,酒为中华文化有德之物,对国人好处由来已久,直接关系安邦定国,事业成败。“古先哲王,和神定人,以济万国,非酒莫以为也。”正因为这样,天上有酒星,地上有酒泉,帝尧不痛饮千锺不能建太平之世,孔子不畅饮百杯,称不得上圣大师,没有酒一切都办不成。孔融越写越痛快,最后在信中高呼:酒有何罪?禁酒有何理由!


            曹操阅孔融信后,认为狂士之言淆乱视听,不驳不足以正人心。他立即复信孔融,指出:夏商两朝皆因酒而亡,所以应以王为戒,大力禁酒。孔融接信,他想到曹操曾向汉献帝献春酒并奏《九酝酒法》介绍佳酿如何配方,如何酿造,更觉曹操禁酒虚伪,立即复信曹操,嘲笑曹操见解乖张。他指出:“如果照你之言,鲁国历来重视礼乐、文学,后来鲁失败而亡,是否应当禁止礼乐、文学呢?夏桀迷醉女人末喜,纣王迷醉女人妲己,导致亡国之祸,是否今天就应当禁止婚姻呢?您的说法不过是借口,目的是为了筹集军粮而已。”孔融的复信满篇充满嘲弄,并一针见血揭穿曹操的真实用意,使曹操不禁大怒,于是将其治以死罪。


            一日黄昏,刘备与诸葛亮坐于大厅之中闲话小酌。刘备提起孔融因狂放不羁,嘲笑曹操禁酒,终于获罪,被曹操杀害的往事,心中一是愤愤不平说:“操为人奸诈,以酒而论,他一生爱酒,常高唱‘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’‘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’。当年与我煮酒论英雄,其豪饮奔放,哪里有一星半点要禁酒的想法?他知道孔融嗜酒如命,只不过设个圈套让孔融钻进去好找一个借口杀掉他罢了。”


            诸葛亮说:“主公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吾观曹操为成就大业之人,操禁酒是因为历朝有饮酒不正之风;或狂饮,或滥饮,或醉饮,或色饮,或荒饮,或愁饮,或耽饮,或争饮,或劝饮,或暴饮如此等等,误国误事,或致国破或致家亡,社会风气日益颓丧,浊流、乱流、清流主宰酒风,实在令人慨叹不已。如此下去,国何以振兴,家何以富康?曹君禁酒就是要禁这种糜糜饮酒风气,倡导一种奋发向上,成功立业的风气,重振酒风而已,这样做也是我赞同的。”刘备听罢点头称是,并道:“愿听军师详说。”


            诸葛亮说:“其实我在蜀中酿造军酒,供大军之用,其意也与曹君相同,就是要使酒成为助我大业成功之物。饮酒强身,饮酒却病,饮酒益寿,饮酒清神,饮酒增智,饮酒明志,饮酒奋力,饮酒生情,饮酒开怀,饮酒助兴,饮酒庆功,饮酒鼓气,……。总之要使社会酒风豪放雄壮、奋发有为,使酒成为助我立功之物、立业之物、立智之物、立人之物!


    刘备对诸葛亮这番倡成功饮酒之风的宏论大加赞赏,说道:“先帝创业不易,稍不注意,小事也足已毁坏大业。军师与曹君乃真英雄也。今后蜀中酒风当如先生所说,理应严加引导,务必奋发向上,恢弘志士之气,切禁糜糜饮酒之风矣!


            过了数日,诸葛亮向军中发出指示:“非喜庆佳节不得饮酒,非祭天祭祖不得饮酒,非疏水利修道路不得饮酒,非庆丰收藏粮谷不得饮酒,非庆祝人生成功不得饮酒,非行军作战不得饮酒,非祛病驱邪不得饮酒,非庆功喜宴不得饮酒。”并在红纸上挥毫狂草“成功酒”三字,贴于军中的所有酒瓮之上。从此蜀中饮酒之风大变,一种阳刚向上,建功立业的饮酒之风渐为社会所认同。


    ★诸葛亮酿军酒


            刘备得益州之后,由于得诸葛亮亲自辅佐,推行修养生息、藏富于民的政策,大力鼓励生产,兴修道路,整顿治安,轻徭薄赋,博爱恒民,一时蜀中生机勃勃,物阜粮丰,人口稠密,商贾往来,好一派太平盛世的祥和景象。


            诸葛亮时刻不忘恢复中原、统一中国的大志。他根据张松所献蜀中地图,亲临蜀中各地考察,何处为关隘要津,何处为屯兵藏粮之地,了然于心。一日诸葛亮对刘备说:“为进取中原,我军必得一屯兵藏粮之基地。我亲临绵竹考察,对此地甚为满意。那里田畴千里,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江河纵横,田堰密布,适合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生长,是天府的大粮仓之一。山中煤藏甚厚,燃料十分丰富。且绵竹关地势优越,北出剑门广元,为我军进击中原之依托,南接成都平原,是成都首府安全之屏障。我意主公可在绵竹关屯重兵、积粮草、打造兵器,为进取中原作准备。”刘备听罢,欣然同意,并亲派义子刘封镇守绵竹关,按军师指示行事。


            刘封进驻绵竹关之后,按刘备、诸葛亮旨意,加紧屯兵、屯粮、打造军器。在城关场镇盘红炉、练生铁、铁锤叮当之声不绝于耳,一派热气腾腾。诸葛亮不时亲到绵竹关布置检查,督促进度。一日他对刘封说“我军招兵买马,屯粮屯兵进度极快,主公和我甚为满意。但有一事尚令我放心不下。我军北进中原,驰骋于崇山峻岭,餐风露宿,极为艰苦,为解士兵行军疲劳,却山岚之气,除风湿去邪毒,我军还应大量酿造军酒,以为行军作战,庆功喜宴之用。”刘封遵诸葛亮之令,召集民间酒师,大开烧房,酿造军酒。


            诸葛军师把酿造军酒视为大事,亲自视察烧房,与酒师们切磋精研,传授秘法。传说诸葛亮为酿出好酒,敬仪狄,拜杜康,遍搜秘方,闭门五日,作酿酒八法,一曰水、二曰曲、三曰粮、四曰火、五曰甑、六曰煮、七曰瓮、八曰封。对其八个环节,作了详细规定,精工细作,环环紧扣,技法精而操作细,用料精而工具巧,使民间酿酒之法大大改进。


            诸葛亮来到酿酒作坊,召集酒师详加讲解酿酒八法。他对酒师们说:“军酒作为军中重要之物,作用很大,平时消暑御寒驱邪卫身,使士兵身强体健军势威武;战时鼓动士气,使我军有雷霆万钧之力;庆功祝捷时助欢助兴人气旺捷,使我军欢声动而气再鼓。酒为军中之魂,军中不可一日无酒,军中更不可一日无好酒!尔等自当努力,按我传授之法努力酿出好酒,自当重赏!”


            在诸葛亮精心指导下,他所创酿酒八法为众酒师掌握,蜀地军酒酿制一时兴旺发达,遍地开花。所酿之酒皆为上等佳酿。其酒味纯厚,回甜甘滑,状若清露,可清暑,可御寒,能止呕泻,除山岚之气,民间传为“代仪充土物,却病比人参”的上乘佳酿,其酒一时传遍蜀中。其酒成为刘备、诸葛亮宴请功臣战将的不可或缺之物。


     


© 2015-2016 成都绿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     技术支持:万旗集团-指尖时代